制作凝胶是核酸电泳实验中的关键步骤,以下是制作凝胶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试剂准备
凝胶配制
充分溶解:将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加入到适量的缓冲液中,加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试剂烧焦或溶液暴沸,确保凝胶溶液均匀一致。
避免过度加热:溶解琼脂糖时,加热至溶液澄清透明即可,过度加热可能会破坏琼脂糖的结构,影响凝胶的凝固性能和分辨率。
添加添加剂:如需添加溴化乙锭(EB)等染色剂或其他添加剂,应在凝胶溶液冷却至适当温度后再加入,并充分混匀,避免因加入过早导致染色剂失效或因搅拌不匀造成染色不均。
模具准备
清洁干燥:使用前将电泳槽和梳子等模具洗净并擦干,避免残留的杂质或水分影响凝胶的凝固和与模具的贴合度。
正确安装:将模具组装好,确保密封良好,防止凝胶溶液泄漏。对于一些可拆卸的模具,要注意各部件的安装顺序和紧密程度。
放置梳子:将梳子垂直插入模具的相应位置,确保梳子的齿与模具底部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为 1 - 2 mm,以形成合适深度的加样孔。同时,要保证梳子放置水平,避免加样孔出现倾斜或大小不一的情况。
凝胶灌注
控制温度:将冷却至约 50 - 60℃的凝胶溶液缓慢倒入模具中。温度过高可能会烫伤手指,且会使模具变形;温度过低则凝胶可能在倒出前就开始凝固,导致灌注不均匀。
避免气泡:倾倒凝胶溶液时,应沿着模具的一侧缓慢倒入,尽量避免产生气泡。如果有气泡产生,可以用玻璃棒或移液器轻轻将其赶出,以免影响凝胶的质量和电泳结果。
一次灌注完成:尽量一次性将凝胶溶液灌注到模具中,避免多次添加导致凝胶分层或不均匀。如果需要制作较厚的凝胶,可以分多次灌注,但每次灌注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以免先灌注的部分凝固。
凝胶凝固
自然冷却:让凝胶在室温下自然冷却凝固,不要人为加速冷却过程,如放入冰箱或用风扇吹,否则可能导致凝胶收缩不均匀,产生应力,影响电泳时的分离效果。
避免震动:在凝胶凝固过程中,要保持模具静止,避免震动或移动,以免破坏凝胶的结构,导致加样孔变形或凝胶出现裂缝。
检查凝固情况:一般凝胶在室温下放置 30 - 60 分钟即可凝固。可以通过观察凝胶表面是否平整、透明,以及用手指轻轻触摸凝胶边缘是否有粘性来判断凝胶是否凝固。
制作凝胶时,需要在各个环节严格控制细节,以获得高质量的凝胶,为后续的核酸电泳实验提供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