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器的日常维护和校准对于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以下是具体的方法:
清洁外部:使用柔软的湿布擦拭移液器的外表面,去除灰尘、污渍和指纹等。若有顽固污渍,可用温和的清洁剂擦拭,但要避免清洁剂接触到移液器的内部部件。
清洁内部:定期(一般每半年或根据使用频率而定)拆卸移液器的吸头圆锥部分,用蒸馏水或 70% 乙醇溶液冲洗内部通道,然后用干净的无绒布擦干。对于有可高温灭菌部件的移液器,可定期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以去除内部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
检查吸头密封性:安装吸头后,轻轻挤压移液器的活塞,观察吸头与移液器之间是否有漏气现象。如有漏气,需更换吸头或检查移液器的吸头圆锥部分是否有损坏。
润滑活塞:根据移液器的使用说明书,定期在活塞上涂抹适量的专用润滑脂,以保持活塞的顺畅运动,减少磨损和误差。但要注意涂抹量不宜过多,以免油脂进入移液器内部污染液体。
存放:移液器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长期不用时,应将移液器调至最大量程,以释放弹簧压力,延长移液器的使用寿命。
校准频率:一般建议每隔 6 - 12 个月对移液器进行一次校准,若移液器使用频繁或对精度要求较高,可适当缩短校准周期。此外,在移液器经过维修、更换部件或怀疑其准确性受到影响时,也应及时进行校准。
校准方法
称重法:这是常用的校准方法之一。使用高精度天平,通过称量移液器吸取和排出的纯水重量,根据水的密度和温度来计算移液器的实际移液体积,与移液器的设定体积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准确性。例如,在 20℃时,1 克纯水的体积为 1 毫升。具体操作时,需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光度法:利用特定的光度计,通过测量已知浓度的有色溶液在被移液器移取前后的吸光度变化,来计算移液器的移液体积。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专门的试剂盒和仪器,适用于对微量移液器的校准。
使用校准仪器:一些专业的移液器校准仪器,如电子校准器,可直接测量移液器的移液体积和精度。这些仪器通常具有高精度和自动化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校准工作,但价格相对较高。
校准步骤:以称重法为例,首先准备好高精度天平、纯水、干净的容器和移液器。将移液器调至所需校准的量程,安装新的吸头,然后用移液器吸取纯水,将吸头中的水缓慢滴入已在天平上归零的容器中,记录天平显示的重量。重复操作至少 10 次,计算每次测量的体积以及平均体积,并与移液器的设定体积进行对比。若误差超出允许范围,需根据移液器的说明书进行调整或维修,直至校准合格。
移液器的日常维护和校准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其始终保持准确可靠的性能,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如果对移液器的维护和校准操作不熟悉,建议参考移液器的使用说明书或咨询专业的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