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图(Testo)作为的便携式测量仪器制造商之一,其日本市场销售的德图红外测温仪(Infrared Thermometer,简称IR测温仪或/点温仪)代表了非接触测温技术的高水平。其核心工作原理基于物理学中的黑体辐射定律,通过捕捉物体自然散发的红外能量,将其精确转换为温度读数。以下是其工作原理的详细解析:
分子热运动与电磁辐射:
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C)的物体,其内部的原子和分子都在进行无规则的热运动。
这种运动导致物体表面持续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辐射能量。这种因热而产生的辐射称为热辐射。
红外辐射的焦点:
热辐射覆盖很宽的波长范围,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
对于通常遇到的温度范围(如-50°C到1000°C+),其辐射能量的峰值波长主要位于红外波段(波长约0.7μm - 1000μm)。
红外测温仪就是专门设计用来探测物体表面发出的这部分红外辐射能量的仪器。
核心物理定律:
λ_max * T = b
(维恩常数 b ≈ 2898 μm·K)
例如,人体体温约37°C (310K),其峰值波长约为9.3μm,属于中远红外波段。
这决定了测温仪的光学系统和探测器需要针对特定温度范围的峰值波长进行优化。
M = ε * σ * T⁴
M
:辐射出射度
ε
:发射率(关键参数,0 < ε ≤ 1)
σ
: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5.67 x 10⁻⁸ W/m²K⁴)
T
:物体的绝对温度(K)
该定律表明,温度微小的变化会导致辐射能量显著的变化,这是红外测温灵敏度的基础。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揭示了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辐射的总能量)与其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维恩位移定律: 描述了物体辐射能量的波长(峰值波长 λ_max)与其绝对温度成反比。
德图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就是将目标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精确、高效地转化为可读温度值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多个精密环节:
聚焦红外能量:光学系统
单/双激光瞄准: 最常见的方式,发射1个或2个可见激光点指示测量区域的中心位置。双激光点通常能更清晰地界定光斑大小。
同轴激光瞄准: 更的型号可能配备,激光点精确指示光斑中心,减少视差。
光学取景器: 部分工业型号配备,通过目镜直接观察目标区域和测量光斑轮廓(尤其在强光下激光点看不清时很有用)。
透镜: 德图测温仪前端的关键组件通常是锗(Ge)透镜或特殊红外塑料透镜。锗对红外线(特别是中远红外波段)具有高透过率,而对可见光不透明。
功能: 透镜的作用类似于相机的镜头,将目标物体表面特定区域(即“测量点"或“光斑")发出的发散红外辐射能量收集并聚焦到仪器内部的探测器上。
光路设计: 德图注重光学设计以优化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的德图测温仪具有优异的光学分辨率(D:S比),例如50:1或120:1,这意味着在距离目标50或120倍光斑直径的距离上仍能进行精确测量。这确保了在一定距离外也能准确测量小目标或避免背景干扰。
瞄准系统:
能量到电信号的转换:红外探测器
微测辐射热计: 基于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原理,主要用于红外热像仪,可成像。
光电探测器(如InGaAs): 响应速度极快,适用于高温或快速变化温度的测量,可能需要制冷。
工作原理: 基于塞贝克效应。探测器由多个微型热电偶(热电结)串联组成(“堆")。当红外辐射聚焦在热电堆的“热结"上使其温度升高,而“冷结"保持参考温度(通常连接到仪器内部热沉或温度传感器)时,由于两结温差,就会产生一个微弱的直流电压信号(热电动势)。这个电压信号的大小直接正比于入射的红外辐射能量,进而正比于目标物体与探测器冷结之间的有效温差。
优点: 无需制冷、响应快、稳定性好、寿命长、成本适中。
这是红外测温仪的“心脏"。聚焦后的红外辐射能量照射在探测器上。
热电堆探测器: 这是德图便携式红外测温仪常用的探测器类型。
其他探测器(用于特定型号):
信号放大与调理:电子电路
热电堆产生的原始电压信号极其微弱(通常为微伏级),且易受干扰。
低噪声放大器: 德图仪器采用精密的低噪声运算放大器电路,将微弱的探测器信号进行初步放大。
环境温度补偿: 探测器冷结的温度(即仪器内部环境温度)会显著影响测量结果。德图测温仪内置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如NTC热敏电阻或铂电阻Pt100/1000) 实时监测探测器冷结或仪器核心部位的温度。该温度值被送入处理器,用于实时补偿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中的冷结温度项(T⁴ 环境),确保测量结果反映的是目标的真实温度,而非目标与仪器之间的温差。
滤波与线性化: 电路可能包含滤波环节去除噪声,并进行初步的信号线性化处理。
核心计算与补偿:微处理器
这是红外测温最重要的设定参数之一。它表示目标物体辐射红外能量的能力相对于理想黑体(ε=1)的比例。
不同材料(如抛光金属、氧化金属、油漆、皮肤、水、陶瓷、纸张)的发射率差异巨大(0.1到0.99+)。设定错误的ε会导致显著的测量误差(偏低或偏高)。
德图解决方案:
提供可调发射率功能(通常在0.10 - 1.00范围内可调,步进0.01),用户需根据被测材料参考德图手册或标准发射率表进行设定。
部分型号内置常见材料发射率数据库。
提供发射率表供用户查阅。
经过放大和初步调理的信号被送入仪器的微处理器(CPU)。
核心算法: CPU根据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进行核心计算:T_target = [ (V_sig / (ε * C)) + T_env⁴ ]^(1/4)
(其中C是仪器常数,包含σ、探测器响应度、光学效率等因子)。
关键参数输入 - 发射率 (ε):
大气衰减补偿: 对于远距离测量或特定环境(高湿、有灰尘/烟雾),大气会吸收部分红外辐射。德图某些型号可能包含算法对此进行补偿。
反射环境温度补偿: 对于低发射率(高反射率)表面,它们会反射周围环境的红外辐射。德图测温仪通常通过测量环境温度并利用算法估算这部分反射能量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用户正确设定ε对此补偿至关重要。
环境温度补偿: 再次利用内置环境温度传感器数据,确保仪器在不同工作环境温度下(如寒冷的户外或炎热的车间)的测量稳定性。
结果显示与输出:人机界面
许多德图红外测温仪内置存储器,可存储一定数量的测量数据。
配备USB接口或蓝牙(如德图Smart Probes系列),可通过德图专用的App(如Testo Smart App)将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或电脑,用于分析、记录和报告生成。
部分工业型号可能提供模拟(0/4-20mA)或数字(RS485, Modbus)输出,用于连接PLC或控制系统。
计算得出的目标温度值最终显示在仪器的LCD显示屏上。德图显示屏通常清晰易读,部分型号带背光。
显示内容通常包括:温度值(℃或℉可选)、单位、发射率值、电池状态、激光开启指示、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差值(Hold功能)、报警指示(若超出设定范围)等。
数据记录与传输:
尽管德图仪器设计精密,但红外测温的本质决定了其精度受以下因素制约,用户必须正确理解和操作:
发射率设置: 这是最大的潜在误差源。必须为被测表面选择正确的ε值。
测量距离与光斑大小: 距离越远,光斑越大。必须确保目标物体覆盖住测温仪的光斑(目标尺寸 > 光斑尺寸)。德图的高D:S比仪器在此方面有优势。遵循仪器标明的距离系数比。
视场与干扰: 确保光斑内只有要测的目标,避免背景热源(如炉壁、阳光)或反射源进入视场。蒸汽、灰尘、烟雾会吸收或散射红外线。
环境温度: 虽然仪器有补偿,但剧烈的环境温度变化或超出仪器工作温度范围会影响稳定性。避免在环境温度下使用或待仪器适应新环境后再测量。
表面状况: 油污、水膜、氧化层、粗糙度变化都会影响发射率。
仪器状态: 镜头清洁度(指纹、灰尘、油污会严重影响透光率)、电池电量不足、仪器自身温度未稳定(刚从温差大的环境中取出)都会影响精度。
德图红外测温仪之所以广受信赖,源于其在上述原理基础上融入的关键技术:
高精度光学与探测器: 选用优质锗透镜和高灵敏度、低噪声热电堆探测器。
先进的补偿算法: 复杂且经过充分验证的环境温度、反射温度、非线性补偿算法。
优异的工业设计: 坚固耐用(符合IP防护等级)、符合人体工学、易于操作。
高光学分辨率 (D:S比): 满足不同距离和小目标的测量需求。
灵活的发射率调节与数据库: 应对各种材料。
快速响应时间: 通常<500ms,甚至<250ms,捕捉瞬时温度。
智能功能与连接性: 数据存储、App连接、报告生成,提升效率。
严格的校准与可追溯性: 德图提供校准服务,确保测量结果可溯源至国家/国际标准。
总结:
日本TESTO德图红外测温仪是物理学黑体辐射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与现代精密光学、电子、材料及软件技术的结晶。它通过锗透镜高效收集目标红外辐射,由热电堆探测器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精密的放大、环境补偿(尤其是环境温度和发射率补偿)和基于辐射定律的微处理器计算,最终将不可见的红外能量转化为直观、准确的温度读数。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关键影响因素(特别是发射率和光斑大小),是用户充分发挥德图仪器高性能、获得可靠测量结果的基础。德图凭借其在核心部件品质、补偿算法精度、工业设计可靠性和智能功能方面的持续投入,在非接触测温领域确立了专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