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3530735388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

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

更新时间:2025-08-01      点击次数:28

一、物理基础:黑体辐射定律

红外测温的核心依据是热辐射理论——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均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其波长主要集中在红外波段(0.7μm–1000μm)

三大核心定律

  1.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 黑体单位面积辐射功率与其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M=σT4
      ($\sigma$:斯特藩常数 5.67×10⁻⁸ W·m⁻²·K⁻⁴;$T$:绝对温度)

    • 实践意义:通过测量总辐射能量反推物体温度。

  2. 维恩位移定律

    • 峰值辐射波长$\lambda_$与温度$T$成反比:
      λmax=bT(b=2898 μmK)

    • :人体37℃时$\lambda_=9.35\ \mu m$,熔铁(1500℃)$\lambda_=1.7\ \mu m$。

  3. 普朗克辐射定律

    • 描述黑体在特定波长$\lambda$下的辐射强度:
      Mλ=C1λ51eC2/(λT)1(C1=3.74×1016 Wm2, C2=1.44×102 mK)

    • 技术价值:为红外传感器波长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结论:红外测温仪通过捕捉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分析辐射波长分布→计算实际温度


二、仪器结构与工作流程

1. 光学系统

2. 红外探测器(核心传感器)

类型原理特点适用场景
热电堆塞贝克效应(温差→电压)无需制冷,响应慢(100ms级)工业手持测温仪
光电探测器光子激发电子跃迁(InSb, HgCdTe)响应快(μs级),需液氮制冷科研、高速目标
微测辐射热计热敏电阻温度变化改变电阻值室温工作,集成于红外热像仪安防监控、医疗

3. 信号处理系统

4. 温度计算与输出


三、关键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1. 发射率误差(主要误差源)

2. 环境干扰

3. 测量距离限制


四、典型应用场景

领域应用案例技术需求
工业制造炼钢炉温监控(700–2000℃)高精度(±0.5%)、抗粉尘
电力运维变电站设备过热预警(-20–500℃)防电磁干扰、安全距离>10m
医疗健康耳温/额温非接触测量(32–42℃)响应时间<0.5秒、人体发射率校准
科学研究火箭发动机喷口温度分布测绘(>3000℃)高速采样(kHz级)、耐高温镜头
日常生活厨房油烟温度监测、电子设备散热诊断便携性、低成本

五、技术演进趋势

  1. 多光谱测温:同时分析3个以上波段,显著提升复杂环境精度。

  2. AI图像融合:红外热像仪+可见光摄像头,自动识别过热点(如光伏板故障定位)。

  3. MEMS微型化:手机集成红外测温模组(如FLIR One)。

  4. 无发射率测量: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自适应校正材质差异。

总结:红外测温仪的本质是“辐射能→温度"的高效转换系统,其精度取决于光学设计、探测器性能、环境补偿算法三者的协同优化。随着材料与芯片技术的进步,非接触测温正向微型化、智能化、多维度感知方向快速发展。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

13530735388

电子邮箱:17375971654@163.com

公司地址:龙华街道龙华大道906号电商集团7层

扫码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