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数据采集领域,日置电机的无线设备正重新定义着测量效率与精准度的标准。
在现代工业、农业和科研领域,温湿度监测已成为质量控制、过程优化和环境研究的关键环节。传统有线数据采集系统面临布线复杂、移动性差以及在狭窄或恶劣环境中安装困难的挑战。
日本日置电机(HIOKI)推出的无线温湿度数据采集仪系列产品,通过创新性的无线技术和精密测量能力,为用户提供了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正逐步改变着环境监测的方式。
日置无线温湿度采集仪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采用了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数据采集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多款设备支持Bluetooth®无线传输,在无障碍物情况下通讯距离可达约30米。即使存在墙壁、金属遮挡物等障碍物时,设备仍能保持稳定连接,只是通讯距离可能相应缩短。
LR8410-30作为主机,可无线连接多个输入单元,最多支持7个单元同时工作,总通道数最高可达105ch,实现了大规模分布式测量网络。
对于需要更高传输效率的场景,LR8531单元采用了无线LAN技术(IEEE 802.11b/g/n),并配备WPA-PSK/WPA2-PSK加密功能,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稳定。
无线技术的应用使这些设备特别适合布线困难的场所,如高处、可移动设备或密闭空间,解决了传统有线方案的实施难题。
日置无线温湿度采集仪产品系列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和预算需求的监测任务。
LR8514是一款紧凑型2通道无线温湿度数据采集仪,体积仅为85W × 61H × 31D mm,重量约95克(不含电池)。
该型号具备双通道温湿度同步测量能力,可以同时记录两个位置的温湿度数据,便于进行比较分析。
每个通道拥有50万数据点的存储容量,支持14档可调记录间隔(0.5秒至60分钟),适应从短期高频到长期监测的各种需求。
LR8410-30是一台多功能无线数据采集主机,可连接多种无线单元。它支持最多105通道的同步采集,适用于复杂的分布式监测网络。
该主机配备5.7英寸TFT彩色液晶显示屏(640 × 480点),内置8MW内存,并支持实时保存至SD卡或U盘。
对于基础应用,LR5001提供经济实用的温湿度记录方案。该设备体积小巧(79W × 57H × 28Dmm),具备IP54防水防尘等级,适合在恶劣环境中使用。
每通道可存储6万个数据点,支持瞬态值记录和统计值记录两种模式。
日置无线温湿度采集仪在测量精度和性能方面表现出色,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温度测量范围覆盖-40℃至80℃,基本精度达±0.5℃(在10℃~60℃范围内),分辨率可达0.1℃。
湿度测量范围覆盖0%RH至100%RH,基本精度为±3%RH(在20℃~30℃、20%RH~90%RH条件下),分辨率达0.1%RH。
LR8531单元还支持多种热电偶类型(K/J/E/T/N/R/S/B/C)和热电阻(Pt100/JPt100/Pt1000)测量,进一步扩展了应用范围。
在采样率方面,不同型号满足不同需求:LR8514记录间隔从0.5秒到60分钟多档可调;而LR8531单元则能实现最高10ms采样率的快速测量。
日置无线温湿度采集仪凭借其性能,在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工厂、配电盘和控制面板内部的环境监测中,日置设备的无线特性展现出明显优势。它们可以安装在门内,关闭门后无需布线,实现安全可靠的测量。
对于农业温室、仓库和食品储存设施,LR8514的双通道比较测量功能特别适用。用户可以同时监测室内外温湿度差异,优化环境控制策略,保障产品质量。
在建筑能耗评估和室内环境质量监测中,日置设备的便携性和长续航能力使其成为理想工具。技术人员可以快速部署多个监测点,无需复杂布线工作。
研究机构利用日置采集仪的高精度和多通道特性,进行各种环境实验的数据采集。LR8410-30系统的大容量存储和实时传输功能,为长期实验提供了便利。
日置无线温湿度采集仪的多项设计考量,为用户带来了显著的使用优势。
灵活的供电方案是日置设备的一大亮点。LR8514支持3WAY电源(AC适配器、AA碱性电池、外部电源),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供电方式。
在电池供电模式下,LR8514的续航表现优异:记录间隔1分钟且蓝牙关闭时,可连续使用约3.5个月。
紧凑的物理尺寸使这些设备几乎可以安装在任何位置。LR8514的口袋大小设计,配合可选磁力表带,支持壁挂等多种安装方式,极大拓展了应用可能性。
简化的数据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Bluetooth®无线技术,测量数据可直接传输至平板电脑或PC。配备专用软件,用户可以轻松进行数据分析、图表化和报告生成。
对于大规模测量系统,LR8410-30的模块化设计允许用户根据需求灵活配置系统规模,既满足当前需求,又保留未来扩展空间。
日置无线温湿度数据采集仪在工业4.0和物联网时代展现出更大价值。它们不仅是测量工具,更是构成智能环境监测网络的节点。
随着无线技术的进一步普及,这些设备将在智慧城市、智能农业和数字化工厂等领域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帮助人类更精细地理解和优化我们所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