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工作流程,本质上是在高的压力(最高达140 MPa)下,驱动液体流动相通过装有极小颗粒填料(可达1.9µm)的色谱柱,利用样品中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行为的差异,以及它们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细微差别(如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等),使各组分在色谱柱内以不同的速度迁移,从而实现分离。分离后的组分进入检测器,被转化为电信号,最终由数据处理系统形成色谱图,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其实现超高效分离的关键在于:
更小的填料粒径:使用亚2µm的颗粒填料,大大提高了色谱柱的柱效(理论塔板数可达50,000以上),使分离度更高,峰形更尖锐。
更高的系统耐压:高压是驱动流动相通过紧密填充的微细颗粒色谱柱所必需的,日立UHPLC的140MPa耐压为此提供了保障。
更低的系统体积:优化的流路设计,如低体积混合器和低扩散管路,减少了柱外效应,避免了色谱峰的展宽,保证了高柱效。
在半导体制造中,对超痕量杂质的检测、高纯度化学品的质量控制、以及工艺化学品中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的监控要求高。虽然搜索结果未明确日立色谱仪在半导体领域的应用,但上述通用UHPLC技术,尤其是其高灵敏度(例如,通过选配的65mm长光程流通池,灵敏度可达以往机型的约10倍)和高分辨率(得益于高柱效和良好的峰容量)特性,正是半导体行业进行精确杂质分析和质量控制所需的。
例如,在半导体工艺中,可能需要检测:
超纯水中的痕量有机污染物。
光刻胶、蚀刻液等关键化学品中的杂质成分。
硅片表面的有机污染物分析。
为了确保日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持续稳定运行,尤其是应用于半导体等高要求领域时,需要注意:
系统准备:使用HPLC级或更高纯度的溶剂和添加剂,避免堵塞色谱柱和流路。流动相需经过脱气(日立仪器配备在线脱气装置)。
样品前处理:样品需经适当的过滤(如0.22µm或0.45µm滤膜)以去除颗粒物。
压力监控:压力异常升高可能表明色谱柱或系统流路堵塞,压力波动则可能提示泵或混合器问题。
色谱柱维护:遵循色谱柱的使用说明,使用合适的保护柱,定期冲洗色谱柱,并在不使用时应按说明书要求正确保存。
基线观察:基线噪音增大可能源于检测器光源老化、流通池污染或流动相问题;漂移可能与温度变化、流动相比例变化或检测器不稳定有关。
定期维护与校准:遵循制造商的建议进行定期维护,如更换泵密封圈、清洗阀等,并可利用标准品进行系统适用性测试,确保仪器性能。
日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仪通过其高压输液系统、高效分离色谱柱和高灵敏度检测器的协同工作,实现了快速、高效、高灵敏度的分离分析。虽然搜索结果中缺乏其在半导体领域直接应用的详细信息,但其技术特点符合该行业对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分析效率的苛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