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ND超声波清洗机虽然是特定品牌,但其核心工作原理与主流的超声波清洗技术是相通的,主要依赖于超声波空化效应,并结合了清洗液的化学作用和机械流体动力来达到高效清洁的目的。由于目前关于SND品牌的详细公开技术资料不多,我会基于通用的高质量超声波清洗机原理为你解释,并提供一些选购和使用建议。
超声波清洗能力的关键,在于空化效应(Cavitation)。它指的是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产生无数微小的真空气泡(空化泡),这些气泡在瞬间破裂(内爆)时,能产生非常强大的局部高压和高温冲击波,从而剥离工件表面的污物。
空化效应的过程主要包括:
气泡形成: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过20kHz的高频电信号,通过换能器转换成高频机械振动并传递到清洗液中。在声波的负压(膨胀)阶段,液体中会形成无数微小的真空气泡核(空化核)。
气泡生长与破裂:这些空化泡在声波的正压(压缩)阶段瞬间崩溃、破裂。就在这闭合的瞬间,会产生极其短暂的局部高温(理论上可达数千摄氏度)和高压(上百个大气压,或超过10,000psi),形成强烈的微射流冲击波。
污垢剥离:这些强大的微射流冲击波均匀地作用到浸没在清洗液中的工件表面,冲击、剥落工件上的各类污垢,并能钻入手工刷洗难以触及的微孔、盲孔、缝隙等复杂结构内部进行清洁。
空化效应是整个清洗过程的物理核心,其强度直接影响清洗效果。
除了空化效应,还有两个机制辅助清洗:
直进流作用(Direct Current Flow):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会沿声波方向产生一种稳定的单向流体,称为直进流。它的流速大约可达10cm/s。直进流能冲刷工件表面,将被空化效应剥离下来的污垢带走,并促进清洗液的新旧混合,提高清洗效率。
加速度作用(Acceleration):高频超声波(通常指更高频率的超声波)作用下,空化效应可能减弱,但液体粒子会在超声波作用下获得很大的加速度。这些高速运动的粒子会撞击工件表面的污物,从而进行清洗。这对于非常精密、表面光洁度要求高的工件避免潜在损伤是有益的。
一台典型的超声波清洗机通常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超声波发生器(Ultrasonic Generator):俗称“电源",是设备的大脑。它产生特定频率和功率的高频电信号,并控制清洗时间、温度等参数。一些高型号可能支持双频或多频可调,以适应不同清洗需求。
换能器(Transducer):是设备的“心脏",负责将发生器送来的高频电能转换成高频机械振动(超声波)。常见的换能器有压电陶瓷式(如锆钛酸铅陶瓷)和磁致伸缩式(如镍或镍合金制成的)。目前大多数设备采用压电陶瓷换能器。
清洗槽(Cleaning Tank):通常由优质不锈钢(如SUS304或SUS316)制成,用于盛放清洗液和待清洗工件。换能器通常紧密安装在槽底或侧壁,其振动直接传递给槽壁,进而辐射到整个清洗液中。
参数 | 影响与选择 | 常见应用参考 |
---|---|---|
频率(Frequency) | 低频(20kHz-30kHz):空化泡大,能量强,去污力猛,适于粗大、坚硬污垢,但可能损伤精密表面。 高频(40kHz及以上):空化泡小且密集,能量柔和,适于精密、复杂零件和微小颗粒的清洗。 | 五金零件、重油污:25kHz-28kHz 一般工业、实验室:40kHz 精密光学、半导体、微颗粒:80kHz-120kHz或更高 |
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 | 单位面积上的超声功率(W/cm²或W/L)。功率密度高,空化强度大。但并非越高越好,过高会产生过多无用气泡形成“声障",降低效果,甚至损坏工件和设备。需足够引发空化并维持即可。 | 通常需超过空化临界点,一般在0.3-0.5 W/cm²以上,具体需根据清洗液和工件确定。 |
清洗液(Cleaning Fluid) | 不仅要有良好的润湿性、溶解性(针对特定污垢),其表面张力、粘度、蒸汽压等也直接影响空化效应的难易和效果。纯水不易空化,通常需加入洗涤剂、表面活性剂等降低表面张力。 | 水基清洗液:应用广,成本低 有机溶剂:针对特定油污、油脂 选择时需考虑与工件材料的相容性。 |
温度(Temperature) | 适当加温(通常50-65℃)可降低清洗液粘度和表面张力,促进空化,加速化学反应,提高清洗效率。但过高温度可能使清洗液汽化,或超过工件耐受范围。 | 对大多数清洗液和污垢,存在一个最佳温度范围,需参考清洗液说明和实践确定 。 |
规范操作能提升清洗效果并延长设备寿命:
严禁空槽开机:清洗槽内必须加入足够液体(液位通常有标示)后才能启动超声波。无液或液量不足开机,会使换能器过热损坏。
选择合适清洗液:选择合适的清洗液并定期更换。污染的清洗液不仅清洗效果下降,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正确放置工件:
工件应使用托盘或吊篮盛放,避免直接接触槽底,以免划伤槽体并影响振动传递。
工件和清洗篮的总横截面积不宜超过槽口面积的70%。
对于小工件,注意它们之间不要紧密叠压,以免遮蔽清洗表面。
及时清洁保养:每次使用后,清洁清洗槽,避免残留污物腐蚀槽体或影响下次清洗。
注意安全:设备电源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若清洗液为易燃品,需特别注意防火防爆。
超声波清洗机因其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
工业领域:清洁五金零件、发动机零部件、油泵油嘴、化油器、液压件、模具等上的油污、碎屑、抛光膏。
电子/半导体领域:清洗半导体硅片、电路板(PCB)、电子元器件等上的助焊剂、微粒、油脂。
光学/光电领域:清洁光学镜片、液晶玻璃基板等上的微粒、灰尘。
珠宝钟表/医疗领域:清洗珠宝首饰、钟表零件、手术器械、玻璃器皿等。
实验室研发:用于各种需要高效、一致清洗的实验样品前处理。
其主要优势在于:
清洗:能深入复杂工件的盲孔、缝隙、凹槽等手工难以触及的部位。
一致性好:清洗效果均匀,适用于批量处理,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减少损伤:相比硬刷刮擦,对工件表面损伤更小(仍需注意频率和功率选择)。
高效节能:通常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清洗,节省人力和时间。
清洗液的选择对最终效果至关重要,主要有两类:
水基清洗液:以水为基质,加入表面活性剂、助洗剂等。环保、成本低、安全性好,应用范围广。对多数极性污垢和水溶性污垢效果好,但对某些重油污、非极性污垢可能需加热或机械力辅助。
有机溶剂清洗液:如碳氢溶剂、醇类、氟系溶剂等。对矿物油、油脂、蜡等非极性污垢溶解能力强,挥发快。但不少溶剂易燃、有毒或有环保限制,需谨慎选择和使用,注意通风防火防爆。
选择时务必考虑:
需清除的污垢类型(油、蜡、指纹、粉尘、抛光膏等)。
工件材料(是否会与清洗液发生反应、被溶解或腐蚀)。
清洗液的性能(清洗力、表面张力、粘度、沸点等)。
安全与环保要求(闪点、毒性、废弃物处理等)。
设备兼容性(是否对设备密封件、泵等有损害)。
建议:严格遵循设备制造商和清洗液供应商提供的指导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