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将其工作原理分解为三个核心部分:基本动作、数据测量、以及数据输出与分析。
剥离试验机的根本目的是定量测量将两层粘合在一起的材料分离时所需要的力。这个“力"就是剥离强度,通常以 牛顿/米 (N/m) 或 牛顿/毫米 (N/mm) 等单位表示。
这个过程模拟了人手剥离胶带的行为,但更加精确和可控。
试样制备: 将待测试的复合材料(如胶带与基材、包装密封处、层压板等)制作成标准尺寸的试样。通常,一端已经被预先分离,形成两个“剥离臂"。
装夹试样:
试样的一个剥离臂(通常是较硬、较平的基材)被固定在刚性、水平的底座夹具上。
另一个剥离臂(如胶带的背材)被夹在上夹具中。
形成剥离角: 上夹具与底座之间形成一个特定的角度。最常见的两种是:
180°剥离: 胶带背材被反向折叠,与基材成180度角。这是常用的测试方法,模拟常见的撕胶带动作。
90°剥离: 胶带背材被垂直向上拉起,与基材成90度角。
相对运动: 试验机驱动底座或横梁,使上下夹具产生恒定的、低速的相对运动。通常是底座(固定基材的一端)匀速移动,而上夹具(连接测力计的一端)在垂直方向上自由浮动以保持剥离角度的稳定。
这是整个设备的技术核心,负责将“剥离力"这个物理量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
核心元件:负荷传感器
负荷传感器是一个精密元件,通常安装在上夹具的顶端。当上夹具受到剥离力时,传感器内部会产生微小的形变(应变)。
信号转换:应变片电桥
粘贴在传感器上的应变片会随着形变而改变其电阻值。这些应变片连接成一个惠斯通电桥。电阻的微小变化会导致电桥输出一个与所受力成正比的毫伏级电压信号。
信号放大与采集:
这个微弱的电压信号被发送到放大器进行放大,然后由模数转换器(ADC) 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计算机处理。
同时,机器还会通过编码器实时测量夹具的位移(即剥离的长度)。
计算机软件接收来自负荷传感器和位移编码器的实时数据。
实时曲线: 软件会绘制一条“力-位移"曲线(或称“力-时间"曲线)。X轴是位移(或时间),Y轴是剥离力。
计算剥离强度:
软件会在整个剥离长度上(通常去掉初始的不稳定阶段)取无数个力值点。
计算这些力值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最关键的一步: 将平均剥离力(单位:牛顿,N)除以试样的宽度(单位:米,m),就得到了最终的剥离强度(单位:N/m)。
公式为:剥离强度 = 平均剥离力 (N) / 试样宽度 (m)
简单来说,它的工作流程就像一个自动化的、精密的“撕胶带"并记录过程:
准备: 装夹试样,设置参数(速度、剥离角度、试样宽度等)。
开始测试: 机器启动,夹具匀速分离。
感知力量: 在剥离过程中,负荷传感器持续感受并测量变化的剥离力。
记录数据: 计算机同步记录剥离力和对应的位移数据。
分析计算: 测试结束后,软件自动计算整个过程的平均力,并根据试样宽度算出剥离强度。
生成报告: 输出包含剥离强度值、力-位移曲线等信息的测试报告。
这种设备广泛应用于需要量化粘合性能的行业:
压敏胶带行业: 测试胶带对不锈钢板、塑料、纸板等的粘性。
包装行业: 测试软包装袋(如薯片袋、药包)的热封强度。
印刷标签行业: 测试不干胶标签与底纸的剥离力(离型力)。
医疗产品行业: 测试医用胶带、创可贴、电极片的粘合性能。
电子行业: 测试FPC(柔性电路板)、屏蔽膜等的剥离强度。
汽车与航空航天: 测试复合材料、隔音材料的层间粘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