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光谱仪的工作原理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话题。它核心目标是以高的精度测量光(电磁波)中不同波长的强度分布。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开始:普通光谱仪就像一把厘米尺,而高分辨率光谱仪则像一把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它能测量出极其微小的波长差异。
实现高分辨率的关键在于两大主流技术路线:基于光栅色散的原理 和 基于干涉测量的原理(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
这是最直观的思路,其核心是“精耕细作"——将色散和探测的能力发挥到
狭缝:
作用: 控制进入光谱仪的光线的宽度和形状。它是决定光谱仪分辨率的首要因素。
高分辨率实现: 使用非常狭窄的狭缝。狭缝越窄,进入的光在色散后不同波长之间的“混淆"就越少,分辨率越高。但代价是进入的光通量减少,信号变弱。
光栅:
高刻线密度: 光栅上每毫米的刻线数量越多,它的色散能力就越强,能将波长差很小的光分得更开。
长焦距: 光谱仪的光学腔体(从光栅到探测器的距离)越长,色散后的光斑在探测器上展开的距离就越长,从而能更精确地定位每个波长。
作用: 核心色散元件。利用光的衍射和干涉效应,将不同波长的光反射到不同的角度上,实现分光。
高分辨率实现:
探测器:
作用: 测量不同波长光的光强。
高分辨率实现: 使用像元尺寸极小、像元数量极多的阵列探测器(如CCD或CMOS)。这样就能分辨出因色散而在探测器上仅相差微小距离的两个相邻波长信号。
优缺点:
优点: 技术成熟,稳定性好,可以快速获取光谱。
缺点: 分辨率受限于狭缝宽度、光栅刻线和探测器像元大小,存在一个理论极限。进一步提高分辨率会导致信号急剧减弱。
代表仪器: 中阶梯光栅光谱仪是这类中的产品,通过交叉色散等技术实现了高的分辨率。
这是一种更巧妙、基于干涉原理的技术。它不直接测量色散后的光,而是先获取一幅“干涉图",再通过数学变换(傅里叶变换)还原出光谱。